《中医骨伤科学》一、中医骨伤科学问答1. 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的含义?明代薛己所著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 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 功能失调,明确认识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 对伤病的诊治,应从整体出发,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之间的 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及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2. 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包括有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等。① 气滞: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迸伤,或跌仆闪挫等,导致气机流通 发生障碍,而出现气滞现象,其特点为外无瘀肿,自觉痛苦,范围广泛,痛无定 处。多见于胸胁部损伤。② 气闭:多见于严重损伤而突然导致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主要 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烦躁妄动,面赤,牙关紧闭,目瞑尿遗等。常见 于严重损伤的患者。③ 气虚:是人体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不足或衰退的病理现象,系由伤损,或 创伤后元气化源不足而致。主要表现有疲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气短,心悸耳 鸣,胃纳不佳,自汗,脉虚细无力等。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的恢 复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④ 气脱:损伤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出现本元不固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 有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促,大汗淋 漓,脉微弱。多见于颅脑损伤,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有大出血者。⑤ 气逆:是因损伤而致内伤肝胃,可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主要表现 有嗳气频频,作欲吐或呕吐等症。3. 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热、血虚、血脱等。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 部损伤肿胀痛苦,皮肤青紫,痛苦如针刺刀割,痛苦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 突出的特点。② 血热:损伤后积瘀化热或肝火炽盛,血分有热均可引起血热,症见发热、 渴、心烦、舌红绛,脉数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昏迷,积瘀化热,邪毒感 染,可致局部血肉腐败,酝酿成脓。③ 血虚:由于失血过多或心脾功能不佳,生血不足所致,表现为面色不华或 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手足发麻、心烦失眠、爪甲色淡、舌淡白、脉细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