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1页
1/2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2页
2/2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_第3页
3/2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1.文学讨论会 1921 年 1 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讨论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制造新文学”。信仰:“信任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讨论会提倡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讨论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进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制造社1921 年 6 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制造》季刊、《制造周报》、《制造日》、《制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制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制造社和文学讨论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1925 年“五卅”以后,是制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 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 年制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新月社与新月诗派 1923 年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1926 年 4 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和新月社有关的有影响的文学活动,一是新月诗派的活动;二是 1928 年《新月》月刊的创办。《新月》是一个综合性的刊物,文学是其一个方面。徐志摩在《新月》创刊号上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梁实秋在《新月》上发表文学表现人性的理论,反对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