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5 版)要点根据 2025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普查数据,我国>60 岁人 为 26 402万人,占总人的 18.70%,与 2025 年相比上升 5.44% , 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发群体,老年糖尿 病指年龄>60 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 60岁前诊断)。由于增龄等各种病 理生理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处理原则、方法与中青年人明显不同,需 更加强调个体化与整体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合。胰岛素抵抗(IR)在 2 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糖尿病 治疗的靶点,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IR 现象更为常见且处理复杂。目前国内 尚缺乏专门针对老年2 型糖尿病群体 IR 问题的统一意见,临床医生对其 IR 的诊疗也缺乏充分的认识。一、IR 的定义及老年 IR 的流行病学根据 Reaven 提出的概念,IR 指在稳态条件下机体对相应浓度胰岛素的生 物学反应低于正常水平,即不能像正常个体一样处理葡萄糖,包括肌肉、 脂肪及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和肝脏的葡萄糖输出能力增加。IR 常伴 有高胰岛素血症,后者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可进一步引起糖、脂、 尿酸等代谢障碍,促进慢性炎症及高凝状态的发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慢性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等疾病的形成。推举 1 老年人普遍存在 IR,在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重视(证据质量等级 B,推举强度)。二、老年糖尿病患者 IR 的发生机制(一)骨骼肌数目减少及质量下降(二)内脏脂肪沉积加重(三)运动量减少(四)合并用药的影响(五)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六)营养素缺乏(七)不恰当的降糖治疗推举 2 增龄导致的骨骼肌数目减少、运动不足、内脏脂肪沉积及营养素 不足等因素,促进或加重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 IR 的发生,在处理 IR 时要 给予关注并且实行相应措施促进改善(证据质量等级 B,推举强度)。推举 3 在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伴发疾病时,要注意选择对糖、脂 代谢影响小的药物,避开加重 IR。降糖过程中,要注意在高剂量胰岛素使 用的情况下血糖控制仍不满意时,应该考虑 IR 的存在并进行干预(证据 质量等级 B,推举强度)。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IR 的危害(一)IR 是 2 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并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二)IR 与 ASCVD 的发生密切相关(三)IR 促进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