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水库人工便桥搭建方案一、 工程概况:K6+920-K7+210 段乌山塘水库地段,在路基坡脚以内涉水部分大约为3500㎡,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水深为 7 米,水下淤泥约 4 米。根据现场调查水文情况,该水库常水位为 89.800 米,历年来最高水位一般在常水位以上1.0 米,即 90.800 米。涉水部分路基解决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通过,拟定根据《乌山路基解决方案》中第二个方案来解决涉水路基,即对水库涉水部分进行片石挤淤、堆填良好级配片石、砂砾层、强夯后,再分层摊铺粘土,进行振动压实直至设计标高。由于考虑到本地百姓的需求,除了施工征用的一部分水域之外,要避开施工过程对未征用部分水域的污染。所以在适当位置搭建一座人工便桥,然后在人工便桥两侧分别布置土工混合织物,借此将施工部分水域与水库其他水域隔开。二、 实行方案:人工便桥的搭建需要特种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毕。起始桩号为 K7+020——K7+230,长度为 215 米。平面线型为直线。具体位置为便桥朝向库堤一侧在道路红线以外 2--3 米处,便桥宽度为 1.5 米,承重结构所有为 Φ 48 钢管,钢管之间通过连接扣件连接。便桥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单元体,两侧立杆呈倾斜状(夹角为 10°),在便桥纵向的间距为 2.5m。中间设立一组呈剪刀叉形状的杆件,在背离堆填片石一侧每 5 米设立一根斜撑杆,增强横断面的整体稳定性(横断面示意图如下所示)。设置土工混合织物防污染隔离网φ48钢管扣件人工便桥人工便桥横断面示意图搭建便桥的顺序为从起始桩号 K7+020、终点桩号 K7+230 处向中间逐个搭建单元体,同时在 K7+100 处(便桥中间桩号)向两侧搭建便桥,以搭建好的单元体为平台逐段向前推动,直至便桥钢管骨架整体合龙。搭建顺序示意图如附图所示。人工便桥整体侧面为了加强整体稳定性,在便桥两侧每两根立杆之间设立一组剪刀叉杆件。示意图如下所示:人工便桥侧立面示意图 为了考虑便桥桥面搭建竹夹板的需要,桥面 2.5 米的横杆间距太大,所以在桥面上用 1.5 米长的钢管和连接扣件进行加密至横杆间距为 0.8 米。 便桥施工结束后,在便桥两侧分别固定一副张挂有两张渗水土工布的密目式三维网组成一种强度、刚度较大的混合织物,通过在水岸上的人工编织,其顶、底部各系上钢筋 Φ14,其两侧系上铁质挂钩,每段 4 米宽,长度为每个便桥立杆的水里尺寸+0.8 米,每段搭接长度为 30cm,分段两侧对称布设,从便桥上将做好的混合织物运用重物将其插入淤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