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不再风雨兼程——领读汪国真 在 90 年代初,作为“轰动中国的诗歌王子”,汪国真曾是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中,知名度最高的诗人,其诗集发行量之大,迄今鲜有比肩者。他的诗被许许多多的人竞相传阅,或精心摘抄,或熟读成颂,甚至当作他们感受生活、领悟人生的格言警句。 汪国真的诗之所以受到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的青睐,不仅因为他那平等的、纯净的语言使人感到亲切和乐于接受,而且更重要的诗因为他的诗句中蕴藏的深刻思索和独到见解,成为了青年人的一种精神营养,使他们在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得到美的启迪。 朗诵是播音主持培训中非常基础但却非常重要的一项。而读诗,不仅仅在读、在诵,更在透彻地理解诗中的意境。这样无论是在平常的积累中还是在播音主持艺考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汪国真。于细腻之间有博大 “在小小的规模中我们能看见美的本形,在短短的尺寸里也能完美的生命”,用班江生评价百合花的这句话,评价汪国真的诗具有短小、完整而又丰富的特点,是很贴切的。 汪国真的诗具有一种阴柔之美。这表现在他一般不正面地、直接地描写丑陋事物,他总是喜爱以柔克刚地处理题材,在艺术上表现出蕴藉、含蓄的特点。这是《默默的情怀》中的一段:总有些这样的时候正是为了爱才悄悄躲开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默默的情怀 这是一种深挚、强烈、无可动摇的感情。可他却有了一个单纯的、反差很大的意象“躲”。这是一个凝聚的焦点,以此来对一种博大的情怀的概括。这是他对某种人生体验的洞悉幽微的感受——正是为了爱才唯恐损害,才有了这不好理解的外显动作,才使我们对这种爱之痛有所领悟。 在另外一首《分手以后》中,他又写道:你的身影是一只赶不走的黄雀最想忘却的是最深的记忆 用自己的爱心给予事物的形象和色彩,一个“赶”字,更有不尽的无奈和缠绵。同时透过这一切,我们总是感到,这字里行间还有一种深层脉动的质的闪光。再看《那把伞》:不是所有能遮住雨的都是伞那无语的是树淡漠的是屋檐 这是美的和深刻的诗句,它只要是由尖锐的思想确定了一种情调,但很难说它有可感的形象和画面。汪国真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接下去写道:有谁能伴我四方漂流呢为了寻找那把伞有好些人在风雨中竟跋涉了 很多很多年 透过“伞”、“漂流”、“风雨”、“跋涉”这幅形象的画面,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某种人生追求的艰难和理想信念的坚贞。因为造境,让意象具有丰富的意味和张力;尺幅万里,让短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