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一一农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语文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下 学科:语文 教材出自:人民教育出教版 课题:18、将相和 主备人:王文典 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 3 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学习重点: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学习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 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练习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1、回顾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2、课题中的“将”指谁? “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探究感悟:1.指导学习。 (1)、默读“完璧归赵”部分。(2)、用“~~~~”和“——”分别划出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句子,读一读。(3)、从这些语句当中,你感悟到蔺相如具有怎样的品质。预设:(老师随机点拨)通过沟通,使学生感悟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的精神。① 语言:“我同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就没有动兵的理由。”(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②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③ 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④ 语言:“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天下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行动:大大方方地说(机智勇敢,做事果断)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随机应变,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