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式-思考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式-思考_第1页
1/64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式-思考_第2页
2/64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式-思考_第3页
3/64
关于中国宪法学讨论方式 思考 内容提要: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中国宪法学界的两代宪法学人对讨论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究,但是方法与问题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进展,方法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确立中国宪法学讨论方法首先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其次要注意区分宪法学讨论方法与法的一般讨论方法、政治学讨论方法、宪法解释方法的差异与联系;同时确立中国宪法学讨论方法还要有中国问题意识,要对中国宪法文本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处理好宪法学讨论中的普世性价值与中国特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时差”问题。确立中国宪法学讨论方法的根本难题在于宪政实践的亏缺。 关键词:宪法学,讨论方法,中国宪法问题,宪政实践 近期以来,关于宪法学讨论方法的探讨成了宪法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i]宪法学者对讨论方法的反思是学科成长的体现,讨论方法的成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反之,讨论方法的滞后也会对学科进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宪法学者对讨论方法的反思是有意义的,但是目前中国宪法学界的讨论方法还远远没有真正成熟。基于此,本文在对中国宪法学讨论方法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探讨确立中国宪法学讨论方法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主张以中国宪法问题为中心的方法论模式。以期对宪法学界同仁的讨论有些微助益。[ii] 一、中国宪法学讨论方法的回顾 第一代宪法学教材对讨论方法的探讨[iii] 1982 年宪法的修改通过迎来了宪法学讨论的春天,一些宪法学教材和普法性质的宪法读物相继出现,[iv]1985 年 10 月份在贵阳召开了中国法学会宪法学讨论会成立大会,标志着宪法学人开始有一个正式对话和沟通的平台。当时宪法学讨论会的学者在自己编写的教材、专着或者论文中所提及的宪法学讨论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阶级分析方法;[v]2、历史分析方法;3、比较分析方法;[vi]4、系统分析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方法。[vii] 从学者们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其方法的自觉意识开始萌芽,不同的教材都提及了讨论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贯穿了讨论方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正如学者们自己所言,其所论讨论方法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当时的宪法学讨论方法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宪法学讨论方法还没有与法理学及一般部门法有根本区别;方法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大,相互脱节,方法与内容是两张皮;对宪法进行注释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等。 第二代教材及论文对宪法学讨论方法的探讨[viii] 假如说第一代宪法学者开启了宪法学讨论方法的伟大航程,第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中国宪法学研究方式-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