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 【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 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 4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教学过程】板块一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打一花卉名)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2)板书课题:桂花雨。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课件出示: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 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2)引导交流,梳理课文内容。预设:第 1~2 自然段写作者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 3~6 自然段写作者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第 7~8 自然段写作者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