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上午好!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是心灵中最温柔的港湾,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尽的源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生活的画卷,让我们体会童年生活的新奇美妙,让我们思绪飞扬,去寻找那仿佛发生在昨天的点点滴滴。我说课的题目是《月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月迹》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月亮的运行足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寻美的过程。各位同仁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基于这样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3.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难点是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以自主学习、品读感悟、合作交流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极力创造一种充满人文性、生活性的语文课堂,深深唤起孩子们对月下童年的美好回忆,和课文产生一种美妙和谐的共鸣。 三、说学法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圈画批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四、说教学设计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就是改变“注入式、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