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 草原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草原风情,欣赏草原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指导学生通过主动积累、梳理,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特色。思维能力:文章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抓住作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的表达方法,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形象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审美创造: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课前解析】关注写作顺序:本文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喜迎远客场面和主客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推进自然。关注语言特点:本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本文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关注作者: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 9 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 19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 1 自然段。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式,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重点】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情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前准备】课前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风光和民族习俗;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玻”等 9 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等 19 个词语。2.明确课文描述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3.明确融情于景这一写法的好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 3)1.教师播放关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2.师生交流草原风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及自己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了解。3.揭示课题《草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