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5* 金色的鱼钩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长征故事,学习红军战士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品质。语言运用:运用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感受老班长尽心尽职、舍己为人的形象特点。思维能力:能在具体情节和典型环境中,关注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从中感受老班长的崇高。审美创造:体会阅读小说的乐趣,感受读书的快乐。【课前解析】关于课文: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关于草地环境: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 1.52 万平方公里。海拔在 3500 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 3)1.教师播放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2.师生交流红军长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及自己对长征的了解。3.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4.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播放与长征有关的视频,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二、了解背景1.长征(出示课件 4)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 年 10 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