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18 古诗三首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词之美。思维能力: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审美创造:欣赏古诗中描写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前解析】本课《古诗三首》中所选取的诗均为七言古诗,诗人通过简短凝练的诗句描绘出种种图景,且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便于学生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六年级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但对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可能还不能很好地把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指导。关注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其诗风也颇具独特性,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风格独特,内容深刻,独树一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散文雄健峭拔,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存诗歌有 1500 余首,很有特色,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登飞来峰》《梅》等。关注创作背景:《浪淘沙》: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因主持变法,先后经历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纵情山水,勤于读书著作,因此这一时期的王安石的作品艺术上精益求精,构思细腻,字句精致,意境清远自然,备受后人喜爱。《书湖阴先生壁》则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