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26 好的故事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有自己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语言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思维能力: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审美创造: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 11 个生字。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 11 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 15 个词语。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 11 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 15 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 3)1.教师导入:我们听过很多故事,故事一般都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它没有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时间,也没有曲折的情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