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 11 个字,会写“预告、昏沉”等 14 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2.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查找课文的写作背景。【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 11 个字,会写“预告、昏沉”等 14 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 引发质疑,介绍背景1.引发质疑。(1)回顾鲁迅: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说说在你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我们再来读读单元篇章页上鲁迅先生的介绍资料。(2)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好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哪些疑问?(3)学生交流,梳理问题。课件出示:“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故事的“好”体现在哪里?2.介绍背景: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 1925 年,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在这样的境况下创作了一个“好的故事”,鲁迅先生想通过这个“好的故事”来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好的故事》,细细品味。【设计意图】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介绍其写作背景,为后面学生能很好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打下基础。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音,通读全文,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提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2.交流想法:读完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学生交流)看看下面字词你是否会认会读会理解。3.认读生字:检查字词,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课件出示:膝髁 乌桕 伽蓝 蓑笠 胭脂 虹霓色(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2)引导学生猜猜词语的意思。(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课件出示:参差 瘦削 倒影 碎散(4)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5)(课件出示第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