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光曲 教学目标1.会写“谱、莱”等 8 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 11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9 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贝多芬生平事迹简介资料,制作阅读卡片资料;查找有关贝多芬写《月光曲》的传说,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1.会写“谱、莱”等 8 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 11 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过程板块一 播放乐曲,揭示课题1.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提问:大家听了这首乐曲,最想知道什么?导入: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说。( 板书课题:月光曲)2.学生齐读课题。3.交流资料:关于贝多芬,你们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 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 年定居维也纳。1796 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笔谈与人交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一环节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板块二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过渡: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请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思维导图,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学生回答。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