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有层次、有梯度地编排了 《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旨在引导学生如何有目的地阅读;《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四则阅读材料各具特点,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 26 个字,会写 38 个词语。语言积累◎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阅读理解◎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了解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书面表达◎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写清楚某种事物让生活变美好的经历,并把原因写具体。◎分享习作心得和体会。10 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凛、疙”等 14 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 个词语。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学习清单。【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凛、疙”等 14 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 17 个词语。2.快速读课文,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尝试根据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教学过程】板块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明确单元要素。(1)观察: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篇章页,看看插图画了些什么,自由读上面的文字,说说你对杨绛女士说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的理解。(2)教师小结:读书好比到作者家串门,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翻开书本,就闯进了大门。经常去书里“串门儿”,可以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3)推想:本单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关于阅读和习作的要求?(指名读)课件出示: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