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 月 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2)指名读诗。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 3 遍。2.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划分节奏。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学生练读,齐读,教师指名读。【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划分节奏,帮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诗词的情感。板块三 整体感知,诗情画意1.整体感知。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