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及储运过程当中的职业中毒与防治在化工生产及储运过程当中,员工常常接触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员工健康形成严重威胁。在生产条件下因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1 毒物与中毒一般认为,凡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皆称为中毒。能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条件下才能发挥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物质少量能起治疗作用,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化工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很快引发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死亡。慢性中毒:系少量毒物渐渐侵入人体长期积聚而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影响中毒的因素很多,与毒物的毒性、侵入人体的数量、作用的时间及侵入的部位均有关系。另外与被毒害人的生理情况也有密切关系。如年龄、性别、体质及习惯的不同而产生中毒差异。2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一般来讲,毒物可通过三种渠道进入人体。呼吸道:某些化工毒物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如吸入汞蒸气引 起的汞中毒。消化道:某些毒物则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其原因除了因误服毒物外,有时由于手上沾有毒物,在吸烟或进餐时服入而中毒。皮肤和粘膜:有些毒物则是通过皮肤伤口或粘膜部位进入人体,如苯胺。毒物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分布于身体各部。毒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最重要的有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但以氧化过程为多。如乙醇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苯酚可与硫酸结合成酚硫酸酯。以上代谢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但也有在肾脏或其他人体组组织内进行的。毒物被吸收后,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挥发性气体可由呼吸道排出,不溶解的金属盐由粪便排出,还有一些毒物可由皮肤汗腺、皮脂腺、唾液及妇女乳汁等排出体外。慢性中毒的毒物可在人体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肉和脑内产生蓄集,当积累至一定程度时,临床表现出中毒症状。3 中毒的表现皮肤粘膜损害:接触毒物后可发生搔痒、潮红、斑疹、刺痛、发绀、皮炎及浮肿等。眼粘膜可发生怕光、痛苦、充血、异物感、大量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呼吸道损害:鼻部干燥、咽喉痛、烧灼感、咳嗽、多痰、气喘、呼吸困难、胸闷,直至呼吸衰竭而亡等。消化系统损害:发生口腔粘膜溃烂、口腔异味、流涎、牙痛、齿龈肿胀出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黄疽等症状。心血管系统损害:出现心悸、气促、心率不整、脉弱、血压下降、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造血系统损害:发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