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虚词介词(6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古代汉语虚词介词介词的来源、特点、定义、作用、组成来源: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词类,它在句中的作用仍带有动词性质的痕迹。例如:“通过”。(1)游行队伍通过了天安门。(2)通过学习文件,我对“三个代表”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介词的基本特点:1、用在名词、代词、数量词或以这些词为中心的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如:“以一当十”“不足为外人道也”。2、有时介词与后面的虚化了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或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逸待劳”“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以少胜多”。作用:介词主要用来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引介给动词、形容词。介词与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状语(在前面)或补语(在后面)?,共同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时间、处所、对象、工具、方式、原因、目的、被动等。组成:古代汉语常用的介词有“于(於、乎)”“以”“因”“为(wèi)”“由”“自”“从”“与”“及”“用”等十几个。其中“由”“自”“从”“与”“及”“用”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其用法和意义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于(於、乎)”“以”“因”“为(wèi)” 等的用法既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也有自己的一些语法特点(学习的重点)。古今介词用法的比较1.古代汉语介词宾语同现代汉语一样通常放在介词的后边,但是少数介词,主要是 “以”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边。例如:(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左传·僖公四年》(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东纪》例(1)是“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的意思;例(2)是“以一当十”的意思。还有一些代词与介词组合的固定结构,如“是以”“ 所以”“ 所从”“ 所自”“ 所由”“ 所与”等 ,也是宾语前置的介宾结构。2.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于”的宾语不能。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3. 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于”字介宾结构除了表示对于、关于的意义要作状语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