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知识管理讨论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是当前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讨论的重要课题。文章对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讨论和实践讨论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对知识管理的讨论已趋于高潮和成熟,而国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讨论起步较晚,还处于起步和进展阶段。 从人类社会开始,知识就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不断积累。因此广义地说,人类社会的进展史就是一部知识进展的历史,一部知识管理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正规的商务实践,知识从上世纪 50~60 年代才开始植根于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中。知识管理的本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60 年代北美洲的商务实践中。而中国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讨论起步较晚。中国知识管理理论讨论始于 1998 年。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进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 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一书中制造了“知识工人”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 60 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 50~60 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化讨论和实践,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1989 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讨论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化讨论;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着。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着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 Skandia 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讨论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进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