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让爱心和耐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户县西街小学 吴丽放眼当下,孩子问题是当下很多父母关注的,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又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确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用心来打理和面对,并不是关怀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需要也就是精神需求才是重中之重,只要孩子孩子能够拥有一颗健康阳光自信的心态,信任孩子一定是值得我们家长自豪的。我们学校四年级三班有一个长得非常秀气的女孩小娇,令人头痛的是上学让人感觉非常困难。早上家长送到学校门口,她就会以没有的理由的理由去哭而不进学校的大门,家长和老师的所有劝解都很难奏效,强硬的措施也只能使她进门后,又站在大门口不进教室。好容易进了教室,也会因说肚子痛而再次请来家长。家长看遍很多医生,也做了身体的全面检查,一切正常,但看到孩子痛得头冒汗的感觉让我们做老师的于心不忍,还是只能让家长领回家,如此反复,孩子的学习让成绩也很不理想,久而久之,她就成了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包袱。看着孩子的现状,听着班主任老师的诉求以及家长的恳求,我经过观察,发现小娇同学比较内向,除了上课有时老师指名的发言外,她很少说话,也很少参加活动,在班里只有一个较好朋友。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她的学习不太好,是因为开始总有不明的肚子痛而常常缺课,久之养成了不愿写作业的懒散习惯,再加上老师每天早上要催交作业,使她的心里造成了上学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慢慢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也被同学瞧不起,意志消沉,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以不愿上学这样的行为躲避老师和家长。孩子到了四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老师的简单说教,喜爱从反面思考,喜爱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据了解在小娇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判、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在我和孩子的谈话中,我也了解到她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此付出努力。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她反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经不得外界的压力。老师小小的提示语也会让她感觉像是再说她,很强的敏感性让她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任何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让她不和任何人说话而哭上半天。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