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1 项目建设背景********全村共 485 户,总人 1455 人,现有可耕地面积 5450亩,可治理荒山约 10 亩,是最典型的贫困山区。多年来,由于气侯干旱,降雨量少和不及时,村组大部分土地出产率低,农民生活困难。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进展,保持农村稳定,使农民摆脱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经有关专家论证,决定开发荒山资源,调整农业结构,进展特色农业经济,使荒山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并通过进展种植、养殖、加工,走集贸、工、农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最终使荒山资源的开发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进展。根据****万亩石榴园进展规划,作为首期示范工程,对****村北大面积荒山进行综合开发,将荒山治理成为以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园区,对拉动周围村庄经济进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就业,改善农民生活,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还可以为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引路和示范作用,提供一种新的模式。2 项目建设必要性随着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剧,农村渴望进展,农民急盼致富。********作为 AA 县南部山区,地理环境较差,农村贫困人比例较大,如何加快农村进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步伐,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山区农民致富意愿强烈,都想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进展新型农业,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达到增收致富,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因此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实行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正好迎合当前社会进展要求和农民意愿,项目建设非常必要。3 项目建设可行性(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该项目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符合镇、村荒山改造治理的相关规划。(2)项目建设可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一起富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的工作重点,改善民生也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该项目完成后,年提供就业岗位 1 个,减轻农民工给城市带来的压力,村民人均年将增收 10 元。随着荒山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效益的逐年递增,项目区会真正变成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百鸟啼鸣的“塞外小泰山”,成为给村民带来最大实惠的“民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