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和癌症 摘要情绪和身体的密切联系具有各种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对此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机制。许多讨论都显示,癌症患者具有一定的性格共性。 关键词身心疾病;癌症;心理特征 Abstract Based on various theori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physical health has been explained by modern medicine and proved by many,cancer patients share certain feature characters. Key wordpsychosomatics;cancer;psychological feature 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现代人也有“心主喜”的共识。现代讨论发现,情绪是很多疾病的原因。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说:“没有心灵的帮助,身体无法痊愈。”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愉快可以使你生命的每一次跳动、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性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在人们心情不愉快时,会引起内塬性皮质类固醇的增加。损伤 T 细胞的机能,对免疫球蛋白产生抑制。干扰白细胞活动,减低抗体活动能力,不能及时消灭增殖的细菌,使机体过敏和免疫力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医学科学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也相应地得到重视。目前普遍地认识到,精神和躯体或者说是心与身体。人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活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讨论证明,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系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冲突、紧张、不良习惯和人格特征等。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心身疾病,就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由于它具有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一般能引起人产生损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刺激最易致病。人的心理活动通常与某种情绪活动相关联,如生气、恐惧、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情绪虽然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强度过大或时间过久,都会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假如这些消极情绪常常反复出现,引起长期或过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