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趋势及新特征 改革开放“而立”之年,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第四个经济波动期。中央防止我国经济增长过热的方针正在实施过程中,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影响下呈现停滞甚至衰退迹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周期性经济波动,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中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波动幅度减小等趋势,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明显,经济体制革新和法治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经济连续、稳定地增长……这些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新特征。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波动;趋势;新特征 经济在沿着经济进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即经济活动沿着经济进展的整体趋势经历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九次经济波动,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基本原因,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相比较于改革开放前的五次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经济波动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波动幅度(周期内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离差)逐渐减小; 第二波动高度(周期内波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 第三波动深度(周期内波谷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上升; 第四波动的平均位势(周期内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明显提高; 第五波动扩张长度(周期内扩张期的长度)明显延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经济波动,也逐步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波动现象中总结规律,笔者总结经济波动的特点和阶段性趋势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经济波动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的雏形,从体制结构的变革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建设之路,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开放市场与引进先进生产力相结合,从宏观上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从微观上促进了市场化理念深化人心,并形成了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导向的内需供给体系。 在市场化进程中,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也经历了逐渐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我国的经济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0 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供不应求。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过快,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能力,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双缺口,物价水平全面上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