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微妙品藻难一——试论《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文学批判观 论文摘要:学界对葛洪文艺观的讨论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多集中在概貌性的整体观视,着力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尚有所欠缺,本文通过对《抱朴子》外篇的整体梳理,力图对葛洪文艺观中的文学批判思想进行一个稍为深化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抱朴子外篇;葛洪;文学批判;文艺观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生于公元 283 年,卒于公元 343 年(一说为 363 年,目前学界多以343 年为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多以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等来概括葛洪的一生,以文学家来称呼的甚为少见这也直接导致了从文学角度对其讨论的不足,可喜的是,近年来,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术界来对此现象已逐渐重视,涌现了一大批专家、着作,较有代表性的如刘固盛和刘玲娣合编的《葛洪讨论论集》、卢央的《葛洪评传》、蓝秀隆的《抱朴子讨论》、林丽雪的《(抱朴子)内外篇思想析论》、胡孚琛的《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讨论)》等等。 但个人认为,相对于“着述篇章,富于班马。”(《晋书·葛洪传》)的葛洪来说,目前所取得的讨论成果仍是较为单薄的,特别是在对其文艺思想某一方面的讨论,多是浮泛在概貌式的叙述,有待深化,有鉴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在通览《抱朴子》内外篇的基础上,再参照学界现已取得的相关联的成果,以《抱朴子》外篇为突破口,分析、梳理出葛洪的文学批判观,抛砖引玉,以祈前辈学长不吝赐教。葛洪的文学批判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文学遗产要实行辩证的态度,既反对全盘继承,也反对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在文学的传承上要扬弃,反对贵古贱今贵远贱近。葛洪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天下解纽、社会动乱的西晋和东晋相交的时代,由于战乱频仍民生维艰,社会普遍对现状不满,因而思慕古人的安逸平和及艳羡境外的富足安康就成为民意的主流,这种意识投射在文学之上,就是“贵古贱今”与“贵远贱近”的观念。 作为一个卓尔不群的思想家,葛洪并没有随大流的盲从这些观点,他在“钧世”篇中,首先指出了这一观点的形成是由来已久的: 夫论管穴者,不可问以九陔之无外;习拘阂者,不可督以拔萃之独见。盖往古之士,匪鬼匪神,其形器虽冶铄於畴曩,然其精神,布在乎方策。情见乎辞,指归可得。且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经荒历乱,埋藏积久,简编朽绝,亡失者多,或杂续残缺,或脱去章句,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