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锁行业现状目前,全国有 170 多家连锁公司,连锁专卖店 10 万多家,但各自分而立之,形不成规模。随着连锁行业迅猛进展,我国连锁产值增长很快,现已达年 100 亿元的规模,连锁工业利润超过 10 亿元。为了适应连锁体制改革、连锁企业自身进展、市场竞争、WTO 等国内、外大环境变化,我国连锁企业改制、连锁经营等改革措施已全面启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进展目前,包括世界排名前 15 位的跨国连锁公司总部在内的众多国际连锁企业已经进入我国,其经营形态远优于国内的连锁企业。连锁产业的竞争将向“大集团、大品种、大市场”战略方向靠拢。国家经贸委2000 年底时就提出要在中国扶持建立 5 家至 10 家面对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 10 亿元左右、具有现代营销水平和高度文化内涵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区域化及跨区域连锁据专家预测,在未来 2—3 年之后,将会有 70%以上的连锁店纳入连锁企业的轨道。相关的政策鼓舞连锁企业跨地域开办连锁店;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连锁创新的宏观环境;提倡零售、批发企业实行代理配送制(零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制,形成一批突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组织,实现批零一体化经营,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与效益。连锁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迫切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连锁机构维系业务正常运行以及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一就是拥有高效、稳定的信息系统。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的连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多元化资本进入连锁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入市经营,开设零售连锁专卖店,各路资本相继入市抢滩,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会向外资开放连锁市场,连锁企业将遇到更严峻的挑战。主要包括四股资金力量:一是原来已有零售基础的连锁店;二是连锁制造企业;三是传统的大国营批发商;四是其他行业资本与民营资本看准商机竞相渗入。二、连锁企业的困惑连锁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经营形态和通路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激烈竞争的要求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大量的管理问题:通路网络成本逐渐增高;不易及时发现并解决通路中存在的积压与短缺情况;不太了解、不易掌控通路中的资金运作状况;及时、准确了解各层次流通组织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是个难题;连锁门店之间的调拨问题,如何有效的避开相互之间的串货;合理制订采购、配送、销售计划较困难;通路节点分布不尽合理且不易控制;销售前端关键业务信息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