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创新 摘 要:为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特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各个环节的探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构建性为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自主;互助;建构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断的实践讨论,大胆构建与创新,探究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在老师的诱导下,以问题的不断生成,利用教学用具等多媒体进行操作探究;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活动形式来解决;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建构性为基本特征;以培育学生自学能力及与他人互助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构建的。 新课程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创设情景--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合作建构--拓展应用--总结评价。 一、创设情境 本程序是老师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生活实际设置的。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创设设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讨论、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培育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设试误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出示例题:用一块长 80cm,宽 60cm 的薄钢片,做成一个底面积为 1500cm2 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应怎样做?1、学生动手操作: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硬纸片,做一个无盖盒子。老师简述一下做法:将长方形硬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四周折起来,便形成一个无盖纸盒。此时,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便积极动手操作。2、思考讨论:老师要求学生把做的盒子举起,相互观察发现:同样的硬纸片,做出的盒子大小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你若是一位个体加工户,能一次加工成功吗?这就要学习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己原有知识和技能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从而以疑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很快进入激烈的讨论和活跃的思维当中。教学效果很好。 二、自主学习 本程序是为培育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制造性,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设置的。凡是学生利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