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液体概述及其预防措施1 概述 易燃液体标志 易燃液体:凡在常温下以液体状态存在,遇火容易引起燃烧,其闪点在 45°C 以下的物质叫易燃物质。其特性有:蒸汽易燃易爆性,受热膨胀性,易聚集静电,高度的流动扩展性,与氧化性强酸及氧化剂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毒性等。 在《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2025-0509)中,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 93℃的液体。易燃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火源而实现的。 所谓闪点,即在规定条件下,可燃性液体加热到它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表示易燃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闪点越低,燃爆危险性越大。 根据闪点大小可分为三类:1.低闪点液体 指闭杯试验闪点<-18℃的液体2.中闪点液体 指-18℃≤闭杯试验闪点<23℃的液体3.高闪点液体 指 23℃≤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 易燃液体是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如汽油、乙醇、苯等。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2 预防措施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① 首先应当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② 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熔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实行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③ 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推断着火面积。小面积(一般 50m2 以内)液体火灾,一般可用雾状水扑灭。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1211,1301)灭火一般更有效。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灭火。用干粉、卤代烷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氧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干粉、卤代烷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具备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逝,水必须在溶液中占特别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