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讨论摘要:生态脆弱性就是生态学讨论得重点领域之一,而湿地就是水陆交汇作用形成得典型脆弱生态系统,其评价讨论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进展讨论关注得热点问题。湿地脆弱性评价讨论经历了从湿地脆弱性特征定性评价,到湿地脆弱性定量评价,再到气候变化下湿地脆弱性评价得进展历程。首先,分析了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得内涵;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湿地脆弱性评价得讨论成果及现状;然后,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单元—确定评价方法—划分湿地脆弱性等级—综合分析”,分定性与定量来对湿地得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对不同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概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得脆弱性讨论。最后,就存在得问题与未来展望作了进一步得总结,指出了不足之处及未来需要讨论得方向。关键词: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们在净化环境、调蓄洪水、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海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湿地就是水陆交互作用下得独特生态系统,就是水陆之间得过渡地带,具有独特得生态结构与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 [2] 。湿地生态系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进展与人类生态得环境都有重要意义。20 世纪,湿地减少速度很快,其面积与质量(指物种多样性等)都在降低。尤其在近几十年,湿地退化现象严重。湿地退化表明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得存在[3]。近年来,湿地退化过程与机理、湿地生态脆弱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湿地科学讨论得学科前沿领域得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将在湿地脆弱性评价进展历程基础上,就湿地脆弱性评价得基本理论与方法、存在得问题与进一步得讨论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1 生态脆弱性及其评价得内涵生态脆弱性(EcologicalVulnerability)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学者 Clements 提出得生态过渡带(E-cotone)概念。认为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就是在特定地理背景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分配不协调得产物,并由此提出了生态过渡带理论,之后关于生态环境脆弱性得讨论便逐渐展开[4]。1、1 生态脆弱性涵义对于生态脆弱性得定义,由于不同学者、讨论人员得专业方向、理解程度、讨论角度等存在差异,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得意见。但随着时代得进展,人们对于生态脆弱性得理解也有所加深[5]。任何生态环境经长期得演化进展,其人地关系都会逐渐稳定下来,只有大规模得人类经济开发活动或严重得自然灾害才会导致这种平衡状态得破坏,从而使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