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进展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建设 4 个以上符合全产业链产值超过 1 亿元的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 个以上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 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2 个以上“一村一 品”专业村。二、建设原则(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1、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2、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进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3、建立“政府引导一多元参加一市场运作”的多种有效建设模式。(二)以农为本,融合工商1、以“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为目的,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增收机制;2、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突出历史文化、漂亮乡村、创意农业、休闲 农业及乡村旅游等业态有机融合。(三)绿色生态,环境友好1、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绿色进展机制;2、进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打响“清新•生态”绿色农业品牌。(四)集中集聚,创新驱动1、根据“产业共建、资源共用、主体共育、利益共享”进展理念,建立健 全运行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公共服务平台;2、强化科技创新,推动高标准基地建设,加强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 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三、建设内容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① 以我市 7 类 12 种农产品列入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基础, 以 7 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核心区,围绕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到 2025 年, 全市建设茶叶、蔬果菌、畜禽、水产等 4 个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超过 1 亿元的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② “十四五”期间,争取创建 1 个以上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建设产业标准化体系。① 打造标准化的“原料车间”,不断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范围;② 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在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 各环节标准评价体系建设。3、强化区域产业融合进展。① 实现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小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转变, 由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集群带动转变;② 重点支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仓储保鲜、烘干、分级、包 装等初加工,推动产地型冷库及预冷设施建设;③大力进展电子商务,推动产销联盟,拓展休闲旅游;④推动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商标。1、突出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① 根据“一县一园”(一类产业整合一个产业园)、“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