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文明起源的作用

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文明起源的作用_第1页
1/23
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文明起源的作用_第2页
2/23
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文明起源的作用_第3页
3/23
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进展及其对文明起源的作用 农业是文明形成与进展的重要基础。所以,探究文明的起源与早期进展,需要讨论当时社会的农业进展状况。大约在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地区的原始稻作农业开始进入成熟进展阶段。其最主要的标志,目前可以说得清楚的是出现了种类较多的成套农工具。如石质工具有犁形器、称为“破土器”的斜柄刀、耜、铲、“耘田器”、镰、銍等,大都制做精细,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诸考古学文化中石质农工具最精良齐全的;另还有角锄和“木千篰”等。从农工具的发达程度可以推测,在距今四五千年间,环太湖地区的农业进展水平应高于中原、海岱、江汉等地区,无疑也高于辽西、渭河流域、赣江流域、岭南等地区。与此相对应的是,那时的社会进展程度,也以环太湖地区的进展较快。如在距今4800 年前,就出现了精雕细刻、型制较为固定、纹饰趋于一统的各种玉器;以及用大批玉器随葬的大墓,如浙江余杭瑶山、反山祭坛墓地,上海青浦福泉山M126、M139 墓葬、江苏昆山赵陵山 M77 等大墓;以莫角山遗址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群等。这些文化遗存突出地体现了其社会可能进入了古国进展阶段的文化特征。良渚文化的农业对良渚文化社会进展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十分显着的。那么,良渚文化的农业是怎样进展起来的呢?这涉及到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与进展问题。下面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看法。1.目前尚不能肯定环太湖地区是最初栽培农作物的起源地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大致在距今12000~9000 年间。在环太湖地区及钱塘江流域与这个时间段有关的文化遗存,目前见到的主要有太湖三山岛、溧水神仙洞、句容庙家山等地发现的人骨化石、打制石器与陶片。这三处地点发现的文化遗存缺乏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即栽培稻起源的文化特征,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也缺乏栽培稻起源的条件,尤其是缺乏那里在当时有野生稻生长的证据。[i]所以,据目前的发现,尚不能肯定环太湖地区是栽培稻的起源地。2.环太湖地区应有原始稻作农业兴起阶段的文化遗存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兴起,大概是在距今9000 年至距今 7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如分布于两湖平原西部的彭头山文化、分布于淮河上游、河南省中南部的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以往,未在环太湖地区发现这时期的文化遗存。我曾依据河姆渡文化所反映的已经初步进展的原始稻作农业文化的面貌,推断在钱塘江流域应存在有与彭头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年代相当的原始稻作农业兴起阶段的文化遗存。现在看来,位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环太湖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对文明起源的作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