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论, 还是预设论 事物是本有的, 还是本无的? 若认为本有,则亦为固有; 若认为本无, 则亦为固无。本无者若出现了, 则必为从无到有。这个过程被认为是生成, 还是做成? 这个有被认为是生长而有, 还是进展而有?围绕着有无的问题我们讨论若干议题。 一 生成还是固有 近几十年来流行的一种哲学, 强调物质是固有的, 本质是固有的, 规律是固有的。这种哲学与中国古代充满智慧的老子哲学太相形见绌了。老子说“有生于无”[ 1 ] , “有无相生”[ 2 ] 。当然, 无也生于有。 老子的思想很了不起。哲学家所说过的话,常常由科学家来进一步夯实; 科学家所说过的话, 常有哲学家再去琢磨。哲学家兼为科学家的康德就提出了关于宇宙源于无的设想。现代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并且计算出来宇宙从无到有已经有多久了。老子关于“有生于无”的哲学思想对于宇宙来说也如此有效。 自从有了宇宙, 在宇宙中又演绎出来了无数的有, 它们也生于无, 这无数的有也生于无;然而, 它们出现之前的那个状态下的无, 那个将要生于有的无, 却是源于宇宙这个有的, 故而, 无又生于有。 固有、本有、用这些词汇来描述宇宙就已经很不恰当了, 对于宇宙产生之后再衍生出来的无数事物来说, 当然就更不恰当了。宇宙是生成的, 物质是生成的, 时间也是生成的。太阳自然也是生成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也是生成的, 我们自己和无数生命当然也是生成的。十分幸运的是地球竟有这样的生成能力, 十分美妙的是我们大体上可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能力, 十分神奇的是为什么在太阳系里生成了这样具备如此生成能力的行星。 哲学家用思想“看”到了“有生于无”,科学家用眼睛看到了“有生于无”; 哲学家用想象把握了“有生于无”, 科学家用实证获得了“有生于无”, 他们联合起来, 强有力地否定了固有论, 确立了生成论。人在深切地感受到无时, 大体上已触摸到了有; 人在深切感受到有时, 才能对无有更多的感悟。生成论可以使人对有与无的认识更趋清楚。 哲学家事实上已经涉及到了宇宙之前的那个无也是一种有的观念, 而科学家还将要进一步叩问: 宇宙之前的无与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科学家的工作很艰难, 哲学家的工作很玄妙,然而, 玄妙与艰难也是相依相随的。哲学家是仰望着天空的, 科学家是立足于大地的, 然而,正是天上地下的汇合, 人类才如此聪敏。 至少, 我们现在可以认为宇宙这个有非常独特, 它成了无生于有的有, 宇宙作为有而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