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从同一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本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点:1、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先是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正视图,再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正视图与课件中的图形相同的几何体,并引导学生对从正面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分析、思考和推想,最后通过互相合作和动手操作,经历想象与尝试的过程,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探索不同的摆法并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能够使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在例1(1)的基础上教学例1(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使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利用学习例1(1)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推理,自己尝试摆一摆并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与相应视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同样的小正方体若干学生准备同样的小正方体若干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教学过程⊙回忆旧知,揭示课题1、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现在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你认识这个立体图形吗?你能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吗?(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再汇报)2、导入新课。师: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学习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准备。⊙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1(1)。(1)提出要求。课件出示,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同样的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与课件中的图形相同的几何体。(2)实践操作。学生拿出学具,可以自己动手摆一摆,也可以和同桌合作。(3)展示,并全班交流。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学生上前演示)师:这样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变了没有?还是3个小正方形吗?(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4)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摆法。(5)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学生在方格纸上画正视图)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能够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相同视图的几何体的不同摆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2.教学例1(2)。(1)提出要求。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怎样摆?(2)动手实践。师:按照要求,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同学们可以在刚才自己摆的几何体的基础上试着动手摆一摆。(学生试着动手摆放小正方体)(3)同桌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摆法。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动手操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完成教材3页2题。组织学生根据图形,动手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并交流各自的想法。⊙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留意观察身边的物体,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布置作业教材3页4题。板书设计从同一方向观察物体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体。第2课时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知识迁移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去思考,从而领会新知。本设计在学生已有例1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用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按照兰兰所看到的图形摆一摆,帮助学生在观察者的位置和相应的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完成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