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训艾灸简介灸法多指艾灸,是运用艾草或附加其他药物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目的,它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艾灸大都作用在经络的穴位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所以要求施灸者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穴位,否则灸具就变成了暖炉,其功效可想而知。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证实,艾灸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服,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艾灸的作用特点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以艾草为主材料的艾灸,即是将艾草捣绒,制成艾条、艾柱点燃后外灸相关穴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总的来说,艾灸具有以下作用:1、防病保健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2、温经散寒灸火的温柔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功用,这正是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3、扶阳固脱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此时,就可用艾灸来温补,以扶助虚脱之阳气。《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可用灸法。临床上,各种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证皆可用灸法治疗。4、消瘀散结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