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音乐《梁祝》片段,其中后半段混合有噪声。同学们听了前、后半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引入】刚才播放的音乐中,一段是优美动听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一段是杂乱的声音—噪声则令人心烦意乱。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或减弱噪声?思考问题,欣赏音乐,说出感受。进入情境。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来源。2.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3.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4.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中要从环境保护出发,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方法。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既从物理学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作了说明,教学中不应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深刻的体会。学情分析学生对噪声问题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噪声的来源、分类、危害和防治方法了解不深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噪声污染,但对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意识较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教学器材音叉和小锤、闹钟、泡沫塑料垫、空塑料包装盒、棉花、示波器、玻璃等。多媒体课件 ppt,包含视频《噪声的波形》、《用不同方法控制噪声》、《减弱噪声的方法》。学习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1. 噪声与乐音【演示实验】利用示波器观察泡沫塑料块刮擦玻璃板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做比较。泡沫塑料块刮擦玻璃板 敲打音叉发出声音【播放视频】——《噪声的波形》实验现象:泡沫塑料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产生的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噪声的波形 音叉的波形实验结论: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而乐音的波形有规则。【运用与乐音对比的方法,引出噪声的概念】(1)噪声与乐音① 乐音:有规律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乐音是由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例如:音乐会上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钢琴演奏声;清晨鸟儿清脆婉转的叫声。② 噪声: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