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3.4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固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2.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 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 通过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教学中应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做好实验是关键。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碘在常温下稍微受热,就可以升华,碘蒸气稍遇冷,又可以凝华;再加上碘蒸气(夹杂着空气)呈紫红色,便于观察,所以用碘做升华、凝华实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物质。但是碘蒸气有毒,做实验时必须把它封闭起来,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已有现成的鼓形或两端封闭的试管形仪器可用,可以用现成仪器向学生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现象。水循环与水资源栏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课上可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1.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过液气,固液之间的转换,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热学基础。学生在生活经验积累过程中,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 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加之视觉习惯的影响,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错误。 教学重点碘的升华与凝固实验。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物态变化知识分析物态变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干冰周围“白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提问】(1) 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凉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 观察碘的物态变化 雾凇(2)雾凇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雾凇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东北地区的自然现象,它既不是冰也不是雪,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观察实验现象及图片,思考问题,进入情境。学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