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4.5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2. 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3. 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4. 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教材分析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教材中的图 4.5-3 给出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不要过分强调单色光混合时的各种色光的比例问题,只要让学生知道各种单色光混合时产生的颜色跟色光的比例有关就可以了。学生对光谱的概念比较生疏。可以以分解太阳光或白光的实验为基础引入。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 4.5-5 指出,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在可见光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就有紫外线和红外线。红外线和紫外线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讲述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时,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到实际中去调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学习。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尽量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真实信息。学情分析1. 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过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光学知识。此外,学生可能已经通过日常生活和科技媒体接触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例如彩虹的形成。这些基础知识为学习光的色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可能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自然界中出现的彩虹等现象。学生的学习风格可能不同,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听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学习。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光的色散的原理,难以理解光谱的形成,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实验中。教学重点光的色散。教学难点红外线、紫外线。教学三棱镜、白屏、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红色玻璃、红纸、绿纸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播放图片,提出问题】人们早就学会将金刚石、水晶打磨成各种饰品。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会发出彩虹一般的光彩,令人赏心悦目。这么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呢?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进入情景。学习新课 一、色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