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讲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1840—1912 年)【时空定位】【线索提炼】从鸦片战争到 1912 年清帝退位(1840—1912 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军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动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 1912 年结束。 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社会生活方面,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阶段一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840—1894 年)一、政治1.西方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① 时间:1840—1842 年。② 目的: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旨在打开中国市场。③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④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① 时间:1856—1860 年。② 目的: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③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④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过程:1851—1864 年,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经过北伐、西征,达到全盛时期;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性质: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3)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资政新篇》: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并没有真正实行。二、经济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鸦片战争后,随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