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讲 现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曲折探索(1949—1978 年)【时空定位】【线索提炼】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经济上: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思想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在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国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重创。阶段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年)一、政治1.新中国的成立(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及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等重要文件,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该制度初步建立;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