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1.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活动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大过程①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2)两大作用①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反射和散射1作用。② 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 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②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③ 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同。3.热力环流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2)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3)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两种方向、两个关系”。① 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② 两种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b.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③ 两个关系a.温压关系:下垫面热低压、冷高压。b.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判断图中 A、B、C 分别代表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A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B 是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C 是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甲 > 乙 > 丙 ,判断理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3)图示地区位于北(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风向向右偏转。图中的风是近地面(填“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微点 1 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 17~18 km,高纬度地区仅 8~9 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微点 2 臭氧层的分布平流层的 22~27 km 处存在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微点 3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