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生用书 P50]一、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 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B 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石灰岩、砂岩、页岩C 变质岩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3.物质循环的意义① 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 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4.板块构造学说1(1)板块划分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①太平洋板块,②亚欧板块,③美洲板块,④印度洋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2)板块运动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续 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2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四、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