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光的干涉学习目标核心提炼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2.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3.知道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1 个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 个条件——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2 个概念——光的干涉、相干光源一、杨氏干涉实验1.实验原理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 S1和 S2的挡板上,狭缝 S1和 S2相距很近,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2.干涉图样(1)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间条纹是白色的。思考判断(1)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的原因是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2)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产生两束相干光。(√)(3)只要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在同一区域叠加时就会产生干涉现象。(×)(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出现亮条纹的条件:如图所示,屏上某点 P 到两条缝 S1和 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即:|PS1-PS2|=kλ=2k·(k=0,1,2,3,…)k=0 时,PS1=PS2,此时 P 点位于屏上的 O 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次。2.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 P 到两条缝 S1和 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PS1-PS2|=(2k-1)·(k=1,2,3,…)k 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 1 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思考判断(1)屏上某处到两缝的间距相等,此处为中央亮条纹。(√)(2)屏上某处到两缝的间距相差半个波长,此处为暗条纹。(√)(3)中央亮条纹处到两缝的路程差为零,因此不管光的波长为多大,此处总为亮条纹。(√)(4)当双缝间距一定时,屏幕上的条纹宽度与光的颜色没有关系。(×)(5)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因为不同色光在不同位置加强,故出现彩色条纹。(√) 双缝干涉实验[要点归纳]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图 1(1)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2)双缝的作用: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