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分析》形成性考核册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 会计案例分析 (本 科) 学校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考核成绩: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考核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案例一 麦科特——造假的成本 老师签字: 会计案例分析作业 1 作为市场制衡力量的中介机构,面对有失诚信 的行为,最终选择了“道义放两旁,利字挂中间”的道路。大股东在案发后将虚拟出的资金补足入账,换取上市资格的保留,无异于以骂名换来大实惠。在一些欺诈上市案被提请诉讼的同时,麦科特仍能上市的待遇说明了什么? 案例介绍 麦科特公司全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8 月 7 日在深交所上市(代码 0150),拥有光学机械、纺织轻化、生物医药、精工电子、投资贸易等五大产业,是全国最大光学生产基地之一。麦科特上市之初曾被多次举报,早在2000 年 11 月证监会就开始对其调查,但直到 2001 年 8 月 24 日,麦科特突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现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公司正积极主动配合”。调查原因公告未交代,麦科特公司当时就发布了这样一则内容模糊的风险提示公告,2001 年 9 月 22 日中国证监会通过媒体发表公开谈话,将麦科特的问题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对在麦科特上市过程中由会计师、评估师、律师及券商出具的审计报告书、资产评估书、法律意见书及发行申报文件,中国证监会发言人一概给出了“严重失实”的结论,并认定其中有涉嫌犯罪的行为。 一、麦科特的欺诈事实 经查,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虚构巨额利润、欺诈上市。证监会通过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调查,查明该公司的问题主要为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 9 074 万港元;采纳伪造材料和产品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 30118 万港元,虚构成本 20 798 万港元,虚构利润 9 320 万港元,其中 1997 年虚构利润 4164 万港元,1998 年虚构利润 3 825 万港元,1999 年虚构利润 1 331 万港元;为达到上市规模,麦科特将虚构利润 9 000 多万港元先转成资本公积金再转为实收资本(以便符合上市的要求,达到上市的目的),麦科特的行为明显属于欺诈上市。更有甚者,在麦科特发行上市过程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广东大正联合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广东明大律师事务所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