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实务》4.1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概述最大的障碍:企业国际标准化体现:别国对我国设置的非关税壁垒要求: 加大企业国际技术与国际标准化法制意识 提高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4.1.2 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要素每一项单独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具体包括如下决策: 目标产品或目标市场的选择; 进入目标市场的目的与目标; 进入目标市场的进入模式的选择; 进入目标市场的营销规划; 监测目标市场的经营活动的控制制度。 进入战略要素图示评估国外市场:目标产品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经营目标进入模式选择:出口方式契约方式投资方式营销策略规划: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目标市场进入经营控制制度格力集团的国际市场战略1998 年格力进入巴西市场2000 年格力销售达到 3000 万美元2000 年格力决定在巴西建厂投资4.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确立与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贸易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股权进入模式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外贸公司国外公司驻本国分部最终用户国外中间商企业仅外分支机构许可贸易管理合同合资独资特许经营合同制造图 1: 市场进入模式类型交钥匙工程4.2.1 出口进入模式(Exporting) 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出口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增加国家外汇收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出口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鼓舞。同时,从企业的角度看,为了降低国内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和进行自身扩张,各国的企业也都将扩大出口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 一、出口进入方式出口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最普遍、最初级的形式。1、间接出口(Indirect Exporting)通过本国的或外国设在本国的出口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特点:经营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的分离出口企业本国外贸代理国外用户优点: (1)投资少:减少了同国际市场直接接触的费用 (2)风险小:借用专业出口商的出口经验和业务技术 (3)有利于企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提供优良产品 (4)不要求企业任何国际营销经验(5)不要求企业处理任何国际营销业务缺点: (1)对国际市场信息反应不灵 (2)对中间商的依赖日益加深(3)对外海营销活动的控制能力有限(4)不利于企业自身国际营销人才的培育(5)企业无法了解和控制海外市场中国电动工具的国际营销模式中国生产的电动工具己占全球的 70%销售收入却只有 10%利润;中国机电是有竞争力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品牌没有终极市场。终极市场就是带品牌的销售收入 因为品牌、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