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构架企业信息化是解决企业治理中突出咨询题的有效措施,是促进企业治理创新、体制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今后进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先进的信息系统装备传统产业,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连续、健康、快速进展。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讲,企业信息化是指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治理实现自动化。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的操纵、测量、加工以及产品的设计等都无不采纳信息技术,始终相伴生产过程的生产信息持续地被收集、传输、加工、储备和使用,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自动化。假如将浩如烟海的治理信息,如物资、财务、打算、销售、库存等由人工处理的信息也用现代化工具处理时,则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就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企业信息化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实际上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应属于工业化的范畴,用自动化生产、测量、显示、操纵等工具,通过生产信息达到生产的自动化。另一部分是治理的自动化,即通过自动化工具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后者确实是建立治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假如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运算机辅助设计(CAD)、运算机辅助生产(CAM)到运算机辅助治理(MIS、DSS、OA、ES)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那么企业就达到最高级的信息化,所形成的自动化系统应称为运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能否获得最大的效益,取决于企业各种功能的和谐程度,即集成度。通俗地讲,集成的作用确实是使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传到正确的地点。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会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高速进展。传统结构是一种职能型或垂直型的科层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特性表现为独立的、专业化的部门,部门是企业组织体系的节点,企业的日常业务所运载的信息流必须在部门之间流转。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企业工作的好坏不仅在于部门工作的好坏,而且在于部门之间的和谐程度。部门本质上是专业群体的集合,部门之间必定存在壁垒,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壁垒效应就越明显,整个组织就越僵化。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变化中的市场要求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必须具有时刻应变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