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对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的作用讨论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肾脏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1、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拒目前统计我们每年新增加高血压患者 1000 万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群已达到 2 亿人[3]。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既往高血压的控制多集中在通过控制饮食,降低血清胆固醇;通过减少盐摄入、减重、增加体力活动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吸烟,控制体重,增加适合不同年龄的体力活动,此类干预效果均显示较好的结果[4]。而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高血压的治疗等手段也出现很大的改变,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虽然已证实能使被管理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达到88%[5],有效降低了社区居民脑卒中、冠心病死亡率[6],但高血压分级管理在如何充分调动病人的广泛参加及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管理覆盖率等方面仍不足。但是三级管理主要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一种被动的管理,效果的好坏与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责任心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手段并未进行细分。这导致,很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并没有被病人长期的坚持下去,病人参加的积极性不够。再好的措施如若得不到病人的配合,那么都是没有办法长期有效的,分级管理缺少的就是病人的主动调整。此外,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依旧很低。我国城市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为 56.3%,治疗率为26.8%,控制率为 4.4%[9]。因此,高血压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为了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的“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两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现象,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措施[10]。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是针对个人或群体健康进行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即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11-12]。而高血压的发生、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从正常人-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疾病发生进展过程中,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健康管理很好的弥补了高危状态和有健康需求的人不再处于防与治的真空地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