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产权:理论与现实劳动力产权:理论与现实 摘要:劳动力产权的界定是法律法规和企业产权博弈的结果。从法学角度而言,劳动力既具有“属物性”,又具有“属人性”。劳动力的属物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法定主义,以实现其“对世权”;劳动力的属人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合同自由主义,以实现其“对人权”。对世权要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人权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我国劳动力产权存在法律法规界定和维护劳动力产权的力度不够、劳资双方产权博弈力量的失衡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增进劳动力产权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关键词:劳动力产权;通用性产权;专用性产权;产权博弈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25)02-054-06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力产权存在如下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劳动契约签约率较低;二是不少企业劳动环境较差,安全事故频发;三是雇主任意让工人加班加点的现象较多,不仅加班时间较长,而且往往不能根据劳动法规给付工人应得酬劳;四是劳动收益相对份额较低;五是克扣和拖欠工资的现象较为普遍;六是不少企业没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工人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障;七是存在雇主随意辞退工人的现象。 对于上述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劳动力产权残缺的结果,或者说是由于“过度保护的资本产权”和“保护不足的劳动力产权”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解释力明显不强。究其因主要是缺乏对劳动力产权及其相关理论问题的深化思考。基于此,本文拟首先厘清产权概念和劳动力产权概念,然后,阐明劳动力产权界定和维护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企业劳动力产权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劳动力产权界定及维护的机理 1.产权及劳动力产权的概念。为了阐明劳动力产权界定与维护的机理,必须首先厘清劳动力产权的概念,而为了厘清劳动力产权的概念,就必须首先厘清产权的概念。因为从范畴学角度而言,相对于劳动力产权而言,产权是属概念,而劳动力产权是种概念。属概念没有界定清楚,种概念自然就不可能界定清楚。 对于产权概念,学术界大都认可著名产权经济学家菲吕博腾和配杰威齐(1972)的定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