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幅棚洞防护路基高边坡的施工技术某高速公路的 K14+605-K14+895 段路线设计为路堑的形式,整个路段全长290m,路基宽度为 24.5m,此路段中自然山坡高陡,地形比拟复杂。参照设计及相关的要求,可以将此路段的路基边坡分成六级进行挖掘,其中,刷坡的高度最大是 56.25m〔K14+780〕,而同类型的工程在施工时刷坡的高度一般都会在 48~56.25m 之间。在初期的设计中,此路段的路堑边坡比率为 1:0.5,每级坡高 8m,设计中第一级和第六级边坡为主动防护网,第二级至第五级边坡为锚杆框格梁,其中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坡面锚杆长 6m,第四级和第五级的坡面锚杆那么长 9m。 假如参照原来的路堑设计方案加固本路段,那么有可能出现下面两个问题: 〔1〕开挖本段高陡路堑的过程中一共发生过 4 次坍塌,且处置难度大,对坍塌路段进行加固时周期比拟长、投资大,并不能彻底消除平安隐患。 〔2〕此地 5 月~10 月为雨季,周期比拟长,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概必会让工期有所延误。 2 滑坍高陡边坡处置方案的选定 以现场的实际勘察为根底进行方案的比照和选择,通过对多种方案的综合评估,最后选择了双幅封闭式拱形棚洞来对此路段进行防护,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因边坡的滑坍而放缓对边坡的开挖和加固进程,同时还要让施工对山体产生的破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有效保存和保护土体中的原生植被[1]。棚洞不但能支挡滑坍的边坡,在作用和成效上和公路隧道保持一致,还能让整个工程的投资本钱有所节约,消除平安隐患,确保了公路在建设和运营时的平安。 棚洞与隧道拱墙结构的内轮廓是相同的,但因为山体和棚洞的边墙中间有施工遗留的缝隙,用规格为 C15 的片石混凝土对此缝隙进行填充并对其进行压实作业。在此段路堑中,开挖已经根本完成并已根本成型,为了使棚洞结构能更平安更可靠,一般完工后会用规格为 C20 的片石混凝土对棚洞的右侧和偏压挡墙进行二次填充并压实,而其他地方那么和公路隧道在设计上保持一致。双幅棚洞的设计开挖、支护及回填断面图如图 1 所示。 3 双幅棚洞防护路基高边坡施工的优化技术 对棚洞进行施工时,可以采纳明挖的方式,用一部衬砌台车分左幅和右幅进行施工,下面是施工的步骤:〔1〕挖掘用于施工的临时边坡并对其进行防护;〔2〕对棚洞的仰拱、中墙根底和外边墙进行施工;〔3〕进行仰拱回填施工;〔4〕对靠近山体一侧的衬砌和中墙进行整体浇筑;〔5〕对远山侧的衬砌进行施工;〔6〕对中墙顶部的混凝土进行填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