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色彩设计指南编辑导语:在数据可视化中,色彩可视化有助于区分数据类别,描述量化规律,并起到一定的强调作用。若想达到上述作用,可视化色板的设计便需要遵循一定原则,以避开混淆不清。本篇文章里,作者结合实际经验,总结了可视化色彩的设计指南,一起来看一下。 色彩在可视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帮助可视化图表更清楚、准确、丰富地传达数据。通常色彩在可视化有三个主要用途:区分数据类别、描述量化规律、强调。 如下图所示,颜色在其中身兼二职,同时起到了区分类别、量化规律的作用。 除此之外,色彩的错误运用也容易引发数据的错误解读。 一、可视化色彩设计原则 数据可视化 Oteam-TVision 经过大量的理论讨论和项目实战,总结了四条可视化设计原则:精确、清楚、舒适、兼容。根据色彩在可视化中的功能,可视化色彩的设计原则可细化为以下四点:精确:针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配色,并在色彩的语义定义上确保表意准确。清楚:保证在色相的辨识度、色阶的均匀度,最大程度地提升图表数据清楚性。舒适:同时兼顾配色的舒适美观,做到审美愉悦,并实现全局视觉统一。兼容:最后还要考虑色彩的兼容性,使图表在各类应用场景下(如深色模式、色障人群、极端数据场景)能真正有效地使用。 二、如何建立可视化色板 为了找准配色方向,针对数据类型配色,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可视化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之美》一书,我们可以把数据类型划分成分类数据、时序数据和空间数据。 分类数据 指根据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而得到的反映事物类型的数据。例如:根据病例来源,将全国现有确证新冠病例划分为“本土病例”、“港澳台病例”、“境外输入病例”三类,分别进行数据统计。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