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冬季持续低温对混凝土强度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针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特点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与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混凝土冬施危害、冻害成因、防止冻害措施、关键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冬施起止日期:当日平均气温降到 5℃及其以下,或最低气温降到 0℃以下时,混凝土工程必须实行特别措施进行施工方能满足要求,即混凝土进入冬季施工。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5 天稳定低于 5℃时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实行冬季措施,可以取第一个出现连续 5 天稳定低于 5℃的初日作为冬期施工的起始日期;同样当气温回升时取第一个连续 5 天稳定高于 5℃的末日作为冬施的终止日。初日与末日之间的日期即为混凝土冬期施工期。 早期冻害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的冻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正常条件下生产的混凝土产品,长期处于冻融交替环境中工作受冻遭到损害称之为混凝土冻害;另一种是指新浇注的混凝土在养护期间过早受冻而遭到的损害称为混凝土的早期冻害。早期冻害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为严重。资料显示混凝土浇注后马上受冻,冻结时间为 24 小时冻后标养 28 天,冻结温度为-5℃时 C20 混凝土强度将损失 38%,C30 混凝土强度将损失 48.9%;温度为-10℃冻结的C20 混凝土强度将损失 32.5%,C30 混凝土强度将损失 41.8%;温度为-15℃冻结的 C20 混凝土强度将损失 27.8%,C30 混凝土强度将损失 16.8%。而我华北地区一般最低气温为-10℃,混凝土受冻强度损失严重,因此应特别注意。 要想很好的控制和预防早期混凝土冻害就要了解早期冻害的成因:混凝土能够凝聚硬化获得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反应的结果。水泥水化形成晶格状产生强度。水和温度是水泥水化反应的必要条件,水是决定因素之一,温度则影响水化反应的速度。当温度降到 5℃时水化反应速度缓慢,当温度降到 0℃时水化反应基本停止。混凝土浇注初期,其孔隙内水分尚未与水泥化合,当温度降至-2℃到-4℃时,混凝土孔隙内水开始结冰,结冰后的水体积增大 10%,这10%的体积增大在有限的空间之内必定产生应力,这应力称为冰晶应力。冰晶应力破坏了混凝土的晶体状况,造成混凝土强度损失。 了解了混凝土强度损失的原因,我们还应弄清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允许受冻而不致使其各项性能遭到损害的最低强度为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针对不同水泥和外加剂...